乾旱時擔心缺水、下雨時又擔心淹水,受到旱澇不均的極端氣候影響,全球各地都籠罩在氣候威脅下。每年進入夏季,台灣從北到南各縣市均會啟動防洪緊戒,就怕梅雨或颱風帶來的強降雨,讓情況難以控制,但要因應這樣的「期中考」,光是「臨時抱佛腳」可行不通,彰化近年來配合水環境整體改善計畫,進行河川及區域排水整治,還在經濟部「112年水利建造物檢查評鑑作業考核評估鑑定」獲得非直轄市組第1名,成功通過考驗成為「水利模範生」。
以「居安思危」理念,降低洪災風險
假日要去哪兒玩?可以到洋仔厝溪水岸廊道騎行,感受微風輕拂臉頰,或悠閒散步,欣賞河道兩岸景致,看著台灣欒樹隨季節變化點綴著不同色彩。遊客眾多的鹿港也有不同玩法,鹿港溪旁的親水廊道,除了可以在夜間觀賞開源廣場水舞及光環境設施外,更重要的是,這些地方都是親水教育和永續水環境的範本,提供民眾優質的水岸休憩場所。
水利資源處處長陳詔慶表示,防洪減災不僅工程施作困難且複雜,平時設施維護工作更是至關重要。彰化每年進行水利建造物檢查,範圍涵蓋縣內26鄉鎮市,共218條縣管區域排水、11座抽水站、74座重要列管水門、12座滯洪池及海堤等水利設施,工作量非常龐大。另外在汛期來臨時,如果降雨量或地震震度達到標準,就需要立即啟動不定期檢查;若發現需要局部修復或工程改善的地方,還需要列入年終盤點時的追蹤重點事項。
陳詔慶補充,這些水利設施肩負著維護民眾安居的重責大任。每年,經濟部都會針對水利建造物檢查進行縣市考評,而秉持著「居安思危」的理念,彰化縣憑藉健全的整備作業和制度化的管理流程,確保了水利設施的有效維護和安全運作,降低颱風洪水致災的風險。去年,彰化縣受考評委員高度肯定,榮獲非直轄市組第1名的殊榮,不僅為團隊爭取榮譽,也鼓舞了第一線人員的士氣。
工作人員透過定期檢查確保水利設施正常運作,隨時做好準備以降低天然災害所帶來的風險。
海綿城市實踐,全國第一處「逕流分擔場域」
「海綿城市」的概念是把城市變成如海綿般,能夠吸水、保水、儲水和過濾水,然而,陳詔慶提及在傳統刻板印象中談到防洪,就是要「完全隔水」,如以往的道路的興建是採用不透水的工法,於是只要一下雨,雨水只能流入排水溝,造成水道的負擔。有時過去累積一、二個月的雨量,現在往往一天就下完了,水道保護標準被迫改變,以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強降雨衝擊。
因此,除了排洪,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海洋與土地同時去承納雨水。彰化率先於鹿港洛津國小推動全國第一處「逕流分擔場域」,就是要設法改善鹿港公會堂老街一帶易淹水問題,透過雨水下水道幹線,將暴雨期間無法負荷的水量導入位於學校操場下的蓄洪池。這也是首創停車場兼蓄洪池案例,非蓄洪期間時還可作為停車空間,緩解鹿港假日遊客的停車需求。
多功能水利設施,結合防洪與休憩的好所在
以112年底啟用的員林龍燈公園滯洪池為例,為了改善員林基督教醫院周邊淹水,將總面積2.77公頃的綠地改建為滯洪池公園,池體設計採雙池連通,可滯洪水量達到4.7萬立方公尺,相當於19個國際標準游泳池水量。經過去年夏季連續暴雨測試,防洪效果卓越。特別的是,透過上、下層步道系統,能串連池底球場、休憩廊道、多功能活動草坪等空間,還利用池體坡面特性,建置溜滑梯、攀岩、地景爬球等,打造全齡休憩空間,現在已是員林市最佳綠地公園之一。
此外,近年來透過河岸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修補,除了提升在地居民生活品質外,也成為吸引外地遊客認識彰化的好機會。東螺溪(舊濁水溪)素有「彰化母親河」之名,是南彰化農業灌溉重要命脈,但長期被排入畜牧、民生廢水等,河水惡臭,讓民眾難以親近。縣府在規劃「東螺溪水環境整體改善計畫」時,就與在地團體、居民、專家學者溝通交流,輔導業者發展豬糞尿資源化,並引進水源改善水質,提出「一道、三園、五亮點」空間發展框架,規劃溪湖鐵路橋至埔鹽石埤橋間約8.3公里的水綠廊道,串聯周邊欒樹隧道及田園景觀,提供民眾賞鳥、遊憩等功能,相信將成為彰化深具潛力的水岸新亮點。
鹿港溪同樣有生活污水問題,為了改善水質恢復生態環境,翻轉民眾的既定印象,每天截流2,200噸污水到福興污水處理廠;另外在鹿港溪源頭設置人工礫間處理設施,每日引入6,000噸淨化水,才改變了鹿港溪長期以來的宿命,再現風華,打造出兼具永續生態及親水設施的優質水岸休憩場所。
縣府以「鹿港溪再現計畫」榮獲經濟部水利署全國水環境大賞,透過治水、淨水來改善水質,打造優質的親水觀光廊道,串聯老街區,增添鹿港旅遊豐富度。
科技防洪新思維,導入彰化縣的水利應用
要能通過颱風季的「大考」,「海綿城市」還要導入智慧操作基礎,成為「智慧海綿城市」,將防洪思維模式升級。陳詔慶說,過去雨季來臨時,鹿港的淹水問題經常登上新聞版面,因鹿港老街受限於地形因素,加上古蹟文化資產,本來的排水措施就不完善,容易淹水,而天后宮廟埕本身地勢低窪,情況更嚴重。現已在鹿港裝了很多淹水感測器,感測數據能直接回傳到水利署系統,在第一時間掌握水情。
在水利建設檢查上,除了對於區域排水加蓋隱蔽段,採攝影輔助檢查,比較特殊的是,從111年起,開始使用透地雷達探測以瞭解建造物結構安全;另外在通行受限交通不易到達的地區,以UAV無人機空拍輔助巡檢,彌補傳統人工目視較難以檢查的區域,提供更多資料以正確判斷建造物的狀況,也更加安全和快速。一切的檢查工作就是為確保縣內各項水利設施正常運作,才能一次次通過極端氣候的考驗,延長水利建設的壽命和功能性
打造防洪韌性城市,應對極端氣候挑戰
縣府所推動「東螺溪水環境整體改善計畫」包含在東螺溪沿岸復育潛在森林原生樹種,預計復育種類超過80種,並種植約1萬6千株原生苗木,達到生物保育及永續生態之目標。
縣長王惠美指出,極端氣候已經成為現實,使得治水變得更加困難。彰化作為農業大縣,必須面對如何順應水文,與水共存的課題。為了建構不怕水淹的韌性城市,彰化投入許多資源,從日常水利設施的管理維護,到打造多功能的蓄洪設施,及有系統地逐步改善境內各區水環境,這些從點、線到面的努力,將確保彰化在面對未來氣候挑戰時,能夠更加從容應對,為市民提供更永續、更安全、更宜居的城市。
(彰化縣政府廣告)